作者| 高凌朗
编辑| 刘 渔
5月23日,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创下了利润增长的新纪录。
财报数据显示,英伟达在 2025 财年第一季度实现收入 26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2%,环比增长18%;净利润为 148.8 亿美元,同比增长644%,环比增长21%。
另外,英伟达一季度毛利润率达到惊人的78.9%,公司预计第二季度营收在280亿美元,上下浮动2%,2024全年毛利率预计在70%左右。
英伟达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十分亮眼,股价和市值均有显著增长。公司股价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超过100%,股价已经突破1000美元/股,总市值达到2.62万亿美元,仅次于3.17万亿市值的和2.87万亿市值的苹果。
同时,英伟达还宣布1拆10拆股计划,并提高了季度现金股息150%,达到每股0.01美元。资本机构也随即调高英伟达股价预期,摩根士丹利预计目标价格为1000美元,汇丰提高到1350美元。
目前,AI行业已经度过了前期探索阶段,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正在努力将AI与生产相结合。在这个趋势中,除了提供基本的算力支持和推动智能驾驶领域的发展,英伟达也在积极部署多样化的GPU和AI生态软件,以实现收入更多元化的持续增长。
事实上,当前英伟达在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几乎没有劲敌,预计随着AI算力需求的增长,其领导地位将继续保持。
在英伟达一季度的营收占比中,数据中心营收表现极为突出,同比增长427%,环比增长23%,达到226亿美元,约占公司总营收的87%。
十多年前,英伟达还只是众多PC硬件厂商中的一员,其主要收入来源于游戏GPU业务。然而,随着云计算、挖矿以及人工智能等概念相继兴起,推动了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的快速增长。
早在2007年,英伟达就开展了相关技术的探索,我们在《》做过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的增长得益于大量科技企业对Hopper平台的强劲需求。英伟达的首席财务官Colette Kress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大型云提供商客户带来的收入约占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的40%至50%。例如Meta为了推出新大语言模型Lama 3,就采购了约 24,000 个 H100 GPU。”
黄仁勋也曾表示:“数据中心的增长,得益于对Hopper平台上生成式AI训练和推理的强劲需求。除了云服务提供商之外,生成式AI还扩展到消费者互联网公司以及企业、主权AI、汽车和医疗保健客户,创造了多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垂直市场。”
尽管英伟达的Hopper架构产品目前受到供应限制,但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此外,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架构的推出预计将提供4倍于Hopper的训练速度,进一步巩固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
简单来说,在当前产品还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时,英伟达就已经推出了具有4倍性能的最新产品。黄仁勋甚至宣布,公司推出新芯片的周期已从两年缩短至一年。
英伟达的崛起得益于算力需求的激增。我们认为,由于生成式大模型已成为AI技术的主流,并且符合当前科技界的普遍发展趋势,英伟达的增长势头将持续强劲。
尽管业绩出色,英伟达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和政策变化的挑战。尤其在国际业务方面,因受美国芯片出口限制的影响,导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大幅下降。
此前,中国市场对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的贡献达到20%至25%。然而,在2024财年,这一比例降至仅5%。尽管英伟达推出了旨在规避出口管制的新产品,似乎仍未能成功扭转这一下降趋势。
同时,谷歌、微软、AMD、英特尔、博通等竞争对手也在试图争抢AI订单,英伟达需要确保其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
业界认为,英伟达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围绕CUDA技术建立了一个高效、易用、实用的软件生态系统。英特尔、谷歌、Arm和高通等公司都是UXL基金会的成员,该基金会基于英特尔的OneAPI平台正在开发寻找CUDA的替代方案。
虽然竞争对手众多,但挑战英伟达绝非易事。英伟达在芯片和生态系统方面的优势仍然领先太多。
4月19日,英伟达股价曾下跌10%,很多人认为这表明人工智能领域的泡沫正在破裂。现阶段的AI业务在某些领域的确取得了进展,但在找到广泛的落地场景和建立真正的杀手级应用方面仍然面临挑战,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泡沫的担忧。
在我们看来,虽然无法确定人工智能的最终发展结果,但在每一家科技巨头都在投入时,谁也不愿错失机会。如果科技企业现在不加入这场科技军备竞赛,未来要面临的是被淘汰的风险。而在这背后,英伟达几乎是那家唯一的“军火商”。
得益于破纪录的业绩表现和人工智能赛道的“垄断”地位,我们预计英伟达短期内将在资本市场受到大量投资者的青睐。然而,面对人工智能的长远未来,关键的挑战在于如何有效地将合适的大模型融入生产和业务流程中,以创造实际价值。
关注下方备用账号
防止失联